用健康文化抵御“潑酒節”
報載,前不久,在第五屆中國重慶國際啤酒節的開幕式上,上萬名熱情瘋狂的市民相互潑灑啤酒,將啤酒節變成了“潑酒節”,4小時不到就“潑”出了35噸啤酒———在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聲音逐漸高漲之時,這條消息顯得很刺目。
出現這種現象的社會心理背景是:只要我付了錢并且不違法,那么我在消費時無論怎樣揮霍浪費都是合理的,別人無權過問。
從根本上說,要防止啤酒節變“潑酒節”之類暴殄天物的現象再次出現,單靠立法是不夠的(比方說我們就很難通過法律的手段來追究這些潑酒的市民),而主要要靠構建起一種新的、與消費主義迥然不同的消費文化。這種消費文化的基本內核應該是以適度消費為榮.以鋪張浪費為恥。
———北京市空軍指揮學院53#-2-101郭松民
學學“吝嗇富國”的節約教育
北歐富國芬蘭十分重視培育國民的節約習慣。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即于每年的4月舉行以“可持續發展,節約資源,增加就業”為主題的“吝嗇周”活動。“地球掌握在你我手中”的大幅公益廣告,舉目可見。
芬蘭特別重視節約宣傳。除各種媒體外,還在車站、圖書館、文化娛樂等公共場所,設立宣傳點,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介紹各種實用的節約利廢思路。“節約用紙,保護森林”,是芬蘭“吝嗇周”活動的又一主題。“吝嗇周”活動突出此點,意在把節約用紙思想送入消費者的心靈,形成節約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的社會環境制約。
芬蘭人的這種吝嗇教育值得我們學習。
———孝昌縣季店鄉陡山村一組楊由之
國民需要引導
記得小時候常看到“節約光榮,浪費可恥”這樣的標語,那時候,國家、人民都窮,節約是為了省錢。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民手中有了錢,這時候說節約其意義與過去就大不一樣了,過去窮,節約可以成為大多數人的自覺行為,可現在呢?一些人對于浪費卻振振有詞:我花自己的錢你管得著?
看來,對國民進行節約的宣傳教育很有必要。要讓國民懂得,有些資源是不可再生的,有些能源短缺,節約就是愛國,節約就是支持了國家的經濟建設,從這個角度去引導、鼓勵國民厲行節約,從而逐步使我國步入節約型社會。
———宜都市枝城鎮財政所冉德強
借助教育的力量
建設節約型社會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每一個人積極參與。其中,廣泛的宣傳教育不可或缺。
建設節約型社會不是權宜之計,而是一項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基本國策,要持之以恒,長期不懈地抓下去。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前些年宣傳得不夠,以至于在現實生活中出現了一些嚴重鋪張浪費、追求奢華、超前消費的社會現象。我們要對廣大群眾進行節約的宣傳教育,持續不斷地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資源節約教育活動,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的自覺節約資源的意識,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宣傳教育,輿論監督作用,弘揚節約精神,普及節約知識,對浪費資源的行為給予曝光,努力營造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良好氛圍。
———武漢市新洲區委辦公室徐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