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消息(湖北日報) 記者小明、通訊員王懷蘭、宋蘇勇報道:溫州客商投資的大地陶瓷項目建在原第三磚廠廠址上;投資1億多元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使用的是原水泥廠的土地———當陽市招商局元月下旬提供的數據表明,全市近年來80%的引進項目沒有鋪新攤子,而是通過收購、兼并本地企業的閑置資產,取得了資源最佳配置的效果。
正是有紅紅火火的160多家國有企業,當陽市上世紀80年代在全省縣市中率先實現財政收入過億元。但近幾年來,這些企業大多陷入停產、半停產困境。
近兩年,當陽市拿出40多家虧損和效益不好的企業閑置資產,用于招商引資。為減輕外來企業收購、兼并這些企業的負擔,市財政多方籌集2億多元補償資金,將2.2萬多名原國企職工轉變為社會人,并依法化解和處置企業債務15億多元。市里還采用“項目問責制”,對引進項目全程跟蹤服務,保駕護航。吸引蒙牛乳業、均瑤集團、金三峽印務、平湖藥業、華夏陶瓷等一大批民營企業來當陽參與國企改制重組,總投資達19.5億多元。
上述做法使投資人、引資方和勞動者等多方受益。據統計,引進的48個投資千萬元以上的項目,僅利用原有企業廠址、廠房等節省的投資就超過5億元;直接減少耕地占用3000多畝;通過資產交易和置換盤活國有閑置資產25億多元;1.3萬多名原國企下崗職工,在改制重組后的新企業找到工作崗位。去年,全市規模內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24.9%,財政收入達到創紀錄的4.5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