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記者梅華峰
熱門詞:新型工業化
內涵:科技高、效益好、能耗低、污染少、人力合理的產業
關注度:328000(2005年1月27日google搜索)
“把我省建設成為我國中部重要的高新技術發展區、現代制造業聚集區、優質農產品加工區、現代物流中心區,為實現湖北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既是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呼聲,更是全省人民的心愿。
決策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實現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艱巨的歷史性任務。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十六大為我國在本世紀頭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指明了方向,更是為現代化發展速度偏慢的湖北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機遇
政策的出臺,為工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良機。但新型工業化這種新體制、新模式,大家都在摸索之中,都處在起跑線上。
湖北新型工業化道路如何走?省委省政府領導對此高度重視,指示相關部門盡快制定規劃,拿出方案。2003年,省人大會上代表也提出,湖北應走“工業興省”的道路。
但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工業化不能沿用傳統的方式和途徑,必須走出特色,走出傳統,走出誤區。作為中部經濟大省,與東部地區差距較大、內部發展不平衡的湖北,必須從自身實際出發,走出具有湖北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專家指出,新型工業化體現為“三新”,即新的體制、新的增長方式和新的工業化戰略。也就是說,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解決好實施新型工業化的體制問題,增強湖北工業發展的內生動力;通過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解決好湖北經濟增長方式的問題;通過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城市功能,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和城市化“三位一體”的新戰略,解決好湖北新型工業化的發展戰略問題。
行動
2003年4月2日,省政府發出《關于開展新型工業化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7月底、8月初省政府聽取省直有關部門行業規劃匯報,9月原省計委完成《湖北省新型工業化規劃綱要》(送審稿),10月13日省政府召集部分市、省直有關機關、大專院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對規劃進行論證。
2003年10月31日,省委書記俞正聲在新型工業化規劃匯報會上指出:湖北跟全國相比,經濟發展不快,原因是對工業研究不夠。如何更主動的、有意識的、有目標的發展工業,必須有個規劃。2003年11月21日,省政府就全省規劃專門征求省人大、省政協意見。同年12月12日,《湖北省新型工業化規劃綱要》和全省八大行業新型工業化規劃,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下發,正式開始實施。
短短9個月,見證了我省新型工業化頂層設計的步伐。
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處副處長李繼偉說:“2003年起步打基礎,2004年全面實施,2005年見效益。”
展望
《政府工作報告》為我省工業的發展描繪了藍圖,省領導決心把新型工業作為推動全省經濟發展的主動力。繼續推進“三個三工程”,抓好100個工業重點項目建設,增強工業發展后勁;支持100家大型企業做大做強,支持100家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努力培育市場主體,一批企業勁旅將屹立于荊楚之地。
繼續推進汽車、鋼鐵、石化、電子信息、煙草、醫藥、紡織、建材、食品等重點行業的調整和發展,一批名牌產品將展現于世人面前。
繼續推進重點開發區和園區建設,提高產業聚集能力,讓高新產業發出光輝。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支持縣域工業和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投資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