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消息(楚天金報)(記者姜遠海、包東喜 通訊員劉志成、朱清濤)昨日,在省人大十屆三次會議開幕式上,省長羅清泉向全體代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代表省政府鄭重承諾,今年要繼續為貧困地區和困難群眾辦好以下八件實事:
3.安排6000萬元資金,將農村特困人口救助人數由上年30萬人增加到50萬人;繼續實施“福星工程”,將全省愿意集中供養的“五保戶”(約16萬人)全部納入福利院集中供養,對自愿分散供養的“五保戶”(約5萬人),按每人每年800元標準落實供養待遇。
6.籌措2400萬元資金,對全省所有晚期血吸蟲病人(約6000人)實施免費治療;籌措4000萬元資金,扶持血吸蟲疫區4萬個農戶建沼氣池;籌措2516萬元資金,解決疫區7.1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安排專項資金,加強艾滋病群防群控和對艾滋病人的幫扶。
7.籌措2億元資金,為84萬名農村貧困家庭初中生、小學生免費發放教科書和減免雜費;安排5270萬元貸款貼息和風險補償資金,按新機制落實6億元國家助學貸款,幫助11.4萬名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
1.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一個“加大”、四個“加快”、兩個“著力”
牢牢把握“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機遇,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力度;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推進農村改革和發展,加快推進縣域經濟和民營經濟發展,加快推進武漢城市經濟圈建設;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著力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2005年預期目標:數字凸現湖北新發展
生產總值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吸收外商投資增長12%,外貿出口增長15%;地方一般預算增長12%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城鎮新增就業6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千分之六以內。
3.農民最大利好:全省農業稅實行全免
在認真落實好中央支持糧食生產各項政策的基礎上,對全省農業稅實行全免。省里安排6.36億元資金直接補貼種糧農民。抓好優質糧產業工程和高產田建設,省級籌集5億元資金,支持20個水稻主產縣市建設穩產高產農田。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質量不降、用途不變。今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5800萬畝左右,糧食總產量達到218億斤。
4.新型工業化:九大行業成支持重點
繼續把推進新型工業化作為經濟工作的“牛鼻子”來抓,繼續支持汽車、鋼鐵、石化、電子信息、煙草、醫藥、紡織、建材、食品九大行業調整和發展。
5.能源建設:確保居民生活用電
重點抓好煤、電、油、運尤其是煤炭供應的協調服務工作。在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已有協作關系的同時,積極尋求和開辟新的基地。確保重點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電的需要。
6.民營經濟:法律法規不禁止即可進入
消除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觀念、政策和體制性障礙,支持民間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止的領域,加大金融等支持力度,促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以100家民營企業為重點,著力做強做大,逐步形成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民營企業和企業集團。
7.放開住房二級市場
要通過發展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等,不斷擴大消費需求。積極穩妥地發展房地產業,抓好普通商品房建設,放開住房二級市場。擴大汽車消費信貸,取消不合理價外收費。加快“一江兩山”、武漢都市旅游圈和紅色旅游項目建設,加強形成跨省一體化旅游網絡,促進旅游業發展。
8.電力、運輸、電信和水價改革要聽證
重視做好物價工作,努力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整頓和規范醫療、教育、電信、旅游、中介、建設項目等價格和收費秩序,全面推行價費公示制。推進電力、運輸、電信和水價改革,實行居民消費價格調整聽證會制度,完善價格形成機制。
9.東汽、中石化、武鋼將分離辦社會職能工作
力爭今年再完成15家國有大型企業改制為混合所有制企業,50家國有骨干企業改制為民營企業的任務。推進國有企業主輔業分離和輔業改制,重點支持東汽、中石化、武鋼做好分離辦社會職能工作。
10.和諧湖北:困難群體就業、生活保障放在重要位置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積極扶持有利于擴大就業的行業和企業,提倡和鼓勵靈活就業。
認真落實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低保”對象低保標準調整政策,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確保失業人員和“低保”對象按規定足額領到失業保險金和低保金。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提高非公有制企業的社會參保率,力爭今年擴面新增100萬人。以改組改制企業分流人員和中斷繳費人員為重點,抓好社會保險接續工作。依法加大社會保險征繳力度,提高征繳率。積極推進事業單位養老、醫療保險制度改革試點。啟動做實企業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抓好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和優撫安置等工作。
《政府工作報告》中的2004 速遞
——糧食總產210億公斤,比上年增加18億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330元,增長13%。農民人均負擔由上年77元降至42元。
——從5月份起停止了對各類占用土地項目的審批;對開發(園)區進行清理整頓,撤銷開發區126家,清退耕地36.68萬畝。
——省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基本建立;國有中小企業改制面達到92%,縣市中小企業以民營為主的格局基本形成。
——利用外資和外貿出口均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吸收外商投資23.56億美元,增長20%;外貿出口33.84億美元,增長27.4%。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023元,增長9.6%。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60萬人,比上年增加15萬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43萬人,比上年增長2.3萬人;幫助困難群體再就業1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
——為17萬進城務工人員追回、補發工資2.08億元,依法追繳社會保險費90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