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曙初 張光塔
“一天上午10點左右,我進入一家網吧,看到上百名中小學生正全神貫注地盯著電腦屏幕,在玩各種各樣的網絡游戲。那時應該是上課時間,可竟有那么多學生曠課而沉迷于網絡中,讓我很震驚!”華中師范大學特聘教授陶宏開第一次看到網吧里的那一幕時,就開始思考應該如何去拯救這些沉迷于網絡的孩子。
她的母親流淚呼救:“誰能幫我救救女兒?”
今年5月5日,《武漢晚報》報道說,武漢市新洲一中高中生曲菁因為沉溺網吧面臨休學。她的母親流淚向社會呼救:“誰能幫我救救女兒?”
陶教授看到這則報道后,就主動與曲菁的母親聯系。5月7日,他對曲菁進行了9個小時的心理咨詢,終于讓曲菁臉上露出笑容,表示同意認真上學、遠離網吧。
為了幫助千百個“曲菁”,5月9日,《武漢晚報》與陶宏開教授聯手開展“挽救上網成癮者”行動。
當天,200多名家長涌進報社,與陶宏開教授座談。
陶宏開向家長承諾:“我將無償、單獨地輔導你們的孩子,直至他們脫離網絡癮。”
活動推出后,《武漢晚報》社每天要接待上百個來電咨詢者。陶宏開教授每天要輔導20多名上網成癮者。這些孩子現在大多已成功脫癮。
孝感農村的一位吳先生帶著上網成癮的兒子,打了100多個電話,找了兩天兩夜,才找到陶宏開。經過幾個小時的交談,那孩子終于低頭認錯。離開時,吳先生差點給陶教授跪下。
成功擺脫網癮的14歲少年傅冰(化名)在給陶教授的信中說:“我發現您說的其實與家人的教導是一個意思。只是您教導的方式不同,令人心服口服。而且我想起您的話‘人無完人’。如果自己一點錯都沒有,別人又怎么會指責你呢?立刻,我平靜下來,檢查自己的錯誤!
14歲的李靜說:“陶老師一開始和我談他在美國的經歷,讓我很感興趣。慢慢地,我也說出了心里話。他根據我自身的情況談看法。于是我慢慢就接受了他的觀點。不像我媽———只會罵我!
“挽救上網成癮者”幫助誤入網絡泥潭的未成年人
“網絡應該是工具,而不是玩具”……“用電腦的人是聰明的人,玩電腦的人是愚蠢的人”……陶宏開教授總是不厭其煩地輔導上網成癮者。
美籍學者陶宏開教授專門從事素質教育研究,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現受聘為華中師范大學特聘教授。
陶教授每天從上午8點一直工作到夜里12點,為上網成癮者進行咨詢。
那些經他輔導擺脫網癮的孩子說:陶教授有激情,快樂,健談,見多識廣,身上有一種魔力,令人信賴。
“用真誠的愛感動他們,才能讓孩子接受那些樸素的道理”
陶宏開說:“我哪有什么魔力,也沒有什么靈丹妙藥。我告訴他們的也是如何愛自己、愛父母、愛祖國、先苦后甜這些最簡單的道理!
他的教育理念是“三做”,即做人、做學問和做事業。同時,他還強調學生要有紀律、有他律、有自律;要有公德、有道德、有品德。他把這些理念,貫穿到教育上網成癮的青少年的工作上。
陶教授介紹,上網成癮者主要集中于11歲至25歲這一年齡段。他們共同的特征是“沒有理想,敵視父母,不愛學習”。但是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同,所以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說到輔導的核心點,陶教授毫不猶豫地說:“耐心地用一種真誠的愛去感動他們。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們接受那些樸素的道理!
“家長要懂得用什么樣的方式愛孩子”
陶教授說,“孩子能夠脫離網癮,不僅在于孩子自身的決心,還在于家長的配合。家長要懂得用什么樣的方式愛孩子。”
首先,家長要改變教育方法,贏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不要過多地去干預孩子,否則會讓孩子反感。更多的是要理解、關愛孩子。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親情關系。
其次,家長不要給孩子“貼標簽”、下定義,比如說他“懶”、“笨”、“沒出息”等。
另外,在物質上要嚴格控制孩子的欲望,多和孩子進行精神、情感上的交流。
身教重于言傳,孩子的毛病往往帶有父母的影子,家長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壞毛病,改掉壞毛病。
“我很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這一問題。我一個人的力量很單薄,要靠整個社會共同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去挽救這些孩子!碧蘸觊_反復強調,“應該有更多的人加入,用自己的愛心幫助他們,關懷他們,挽救上網成癮者的效果會更好!
武漢市有一定規模的中小學必須設置心理輔導室”
《武漢晚報》采取了多種措施推進這一活動。請專業心理咨詢師楊忠燕等其他專家解答家長的疑惑,舉辦座談會,開通服務熱線,讓已擺脫網癮的學生和學生家長現身說法,向其他人傳經。兩個多月來,整個行動共挽救了100名上網成癮者,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武漢晚報》現已招募了58名志愿者,團武漢市委也讓全市303名青少年輔導員加入這一行列,在統一培訓后,將深入全市每一個社區去挽救上網成癮者。武漢市教育局基教處處長王輝華還表示,9月份開學后,武漢市所有中小學中,只要有24個班級以上的學校,必須設置心理輔導室,不足24個班級的要配備專業老師。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