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記者熊家余 謝慧敏 曾遺榮
人間仙境——湖南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勝景。湖南日報提供
張家界的山,洞庭湖的水,鳳凰的古城,韶山的翠竹。
三湘四水,山奇水秀;瀟湘大地,人杰地靈。湖南,中國旅游資源的富集區。聰明的湖南人,把山水文章做得如花似錦。
葉文智現象
11月22日,記者來到湖南省旅游局。該局市場開發處副處長龔鐵軍說,談湖南的旅游,有一個人不能不提,他就是被旅游界稱為“奇人”的葉文智。
據介紹,今年34歲的葉文智是黃龍洞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1998年,他首開國內旅游景區委托經營之先河,籌資3000萬元,一口氣買下了張家界黃龍洞45年的經營權。此舉在旅游界引發了一場“地震”:景區經營權轉讓了,企業會不會亂開發?文物誰來保護?專家學者針鋒相對,爭論至今仍未結束。
面對爭論,葉文智自信而沉著。2001年,他再度打出旅游資本經營“連環拳”,先后取得鳳凰古城八大景點50年經營權、湖南夾山國家森林公園50年經營權、邵陽山48年經營權及石門壺瓶山、蒙泉湖50年的經營權。
說來也怪,葉文智的手伸到哪里,哪里很快就火爆起來。
6年前還在為職工工資發愁的黃龍洞,如今旅游年收入達6000多萬元,累計上繳地方委托經營費等1.1億余元,各項經濟指標居全國300個旅游溶洞之首。
2000年前,鳳凰每年的游客量不足10萬人次,在湖南各大景區中“拈不上筷子”,現在每年吸引游客560萬。
更出乎意料的是,曾讓人倍感擔憂的景區文物保護問題也被輕易破解。
138萬元將旅游洞穴內的熱光源換成冷光源,減輕石筍老化;7800萬元治理沱江污染、拆除“白色建筑”、恢復明清古貌。將每年經營收入的2%用作文物保護和維修經費,很多瀕臨失傳的“軟文物”因此重放異彩。
“商業利益與資源保護是高度一致的。”葉文智說:“如果沈從文故居沒有了,我拿什么賣門票?”
以市場認可為標準。湖南省旅游局的開明態度,堅定了旅游景區實施所有權、經營權、管理權“三權分離”的信念。
緊隨黃龍洞的步伐,張家界將猛洞河、苗寨經營權轉讓給上海鴻儀投資,郴州將莽山、東江湖經營權轉讓給民營企業……
“沒有三權分離,就沒有湖南旅游的今天。”湖南省旅游局副局長劉之明告訴記者,目前,湖南已對所有旅行社實施股份制改造,星級飯店的三權分離也已啟動。
鳳凰城頭一盤棋
“鴛鴦倚雙劍,韓客嘯長天,邊城千古事,九月英雄決。”
2003年9月20日,一場耗資890萬元人民幣、堪稱世界之最的圍棋大賽在湘西鳳凰南方長城腳下上演。
在用紅石砂巖和青石板鋪就的1000多平方米的世界第一大圍棋盤上,中韓圍棋界兩大高手常昊和曹薰鉉以真人作棋子,展開對弈。
這場圍棋賽刷新了世界圍棋轉播賽的收視紀錄。央視、湖南衛視等五大電視臺直播賽事,韓國等國外媒體全程轉播,一時間轟動海內外。南方長城上的這盤棋,后來被譽為中國旅游策劃史上最高明的“棋局”之一。策劃這盤棋的,正是湖南旅游奇人葉文智。
有人為這盤棋算過一筆賬:為了保證曹薰鉉趕回韓國,葉文智特地包租了一架雷神豪華公務機供兩位高手往來北京和鳳凰兩地,僅此一項費用便高達上百萬元;整個賽事投入近一千萬元,而葉文智不賣一張門票,不插播一秒鐘電視廣告。“這盤棋可說是血本無歸。”
不過,葉文智的腦子里,這筆賬卻是另一種演算法。他說,搞旅游業要虛實結合。實的東西是像鳳凰這樣實實在在的景點,虛的東西則是怎樣去包裝這些景點,并借此獲取更大的利益。虛實結合,效果不可估量。
事實證明了他的眼光。鳳凰古城,借“棋行大地”的隆重上演,抓住了無數游客的眼球。
名氣造就人氣。隨后的一年內,來鳳凰的游客以5倍的速度猛增,旅游收入由不足2000萬元增至1億元。
名氣就是生產力。如織的游客涌入鳳凰,帶活了當地的經濟,也暖和了老百姓的口袋。鳳凰有個卷煙廠,1600多名職工下崗分流后投身旅游業,或開飯館,或賣旅游商品,有人旺季一天就能進賬4萬多元。
以策劃造名氣,以名氣帶人氣,以人氣聚財氣。劉之明說,正是一個個大手筆旅游活動的成功運作,為湖南旅游帶來了巨大的轟動效應,也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給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黃龍洞的標志性景點“定海神針”投保1億元人民幣,這個開世界資源性資產保險先河的創舉,經過全世界2700多家媒體的“熱炒”,讓世人記住了黃龍洞的名字。
來自9個國家的11名世界級特技飛行大師成功駕機穿越張家界天門山洞,央視直播,數百家媒體跟蹤報道。強大的宣傳攻勢拉動張家界的游客接待量連續兩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長率,旅游收入由12.6億元飆升至33億元。
南岳衡山上的“壽”字牌坊
如果說“棋行大地”讓鳳凰由默默無名變得蜚聲海外,那么,南岳衡山的返老還童,卻是得益于一個“壽”字。
衡山是一個老牌景區,自古有“五岳獨秀”的美譽。
然而,隨著新景區的涌現,衡山漸顯老態。有人說:不來衡山遺憾一輩子,來到衡山一輩子遺憾。
怎么辦?2000年,針對世界旅游發展進入休閑時代的新趨勢和人們追求健康長壽的心理,南岳人靈機一動:壽比南山,南岳衡山,衡山不就是壽岳嗎?
一個新創意,推出一個新品牌。衡山由“五岳獨秀”重新定位為“中華壽岳”。
從2000年起,衡山年年舉辦“壽文化節暨廟會”。在駕鶴峰上筑立中華壽壇,鑄造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的中華萬壽大鼎,邀請阿迪力高空走鋼絲,舉辦高空攀云梯世界挑戰賽……一系列的旅游活動,創造了10多項世界吉尼斯紀錄。
今年7月,駕鶴峰下又建起全國首座壽文化節主題牌坊———“壽岳衡山”牌坊,衡山進一步奠定“中華壽岳”的地位。
一個“壽”字,給千年古山帶來滿面紅光。
現在,衡山每年接待游客300多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近9億元。
特色取勝,特色制勝。劉之明介紹,在湖南,這一法則正被越來越多的景點成功運用。
身為偉人故里,韶山大打“紅色”牌;緊挨廣東,郴州打起了“后花園”牌;文化產業發達,長沙瞄準了“楚湘文化”牌……
好鄰居,大串門
今年6月25日,1000多名來自廣東的自駕車游客,在“廣之旅”的組織下,奔赴湖南郴州,拉開了廣東人“千車萬人游湖南”的序幕。出發儀式上,湖南省旅游局向游客贈送了湖南省自駕車旅游地圖、湖南旅游資料、“千車萬人游湖南”標志的貼紙。標志上面蓋有“湖南省旅游局”的公章。憑著這一標志,所有參加活動的旅游團在湖南境內,將獲得交通、景區、酒店的支持配合,暢行無阻。
此舉在廣東市場反響奇好,一個月內就有3000多廣東游客前往湖南。
隨后,湖南與廣東、廣西等多個省區合作開展“好鄰居,大串門———百佳千品萬眾游”活動,把“鄰居”們邀來湖南。“天天有包機,周周有專列,月月有大型活動”,這場聲勢浩大的“大串門”為湖南旅游帶來了滾滾財源,也將省與省之間的旅游合作攪得熱火朝天。
今年9月,湖南又聯手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四省,建立中部旅游經濟共同體,按照“資源共享、客源互送、線路互推、信息互通、節慶互動、交通互聯、爭議互商”的原則,共同打造長江游船觀光度假旅游線、湘鄂西民俗風情旅游線等多條跨省旅游線路。
省與省合作,市與市合作,景點與景點合作……隨著思路的拓展,三湘四水以更加迷人的魅力,擁抱八方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