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山川俊美、人杰地靈,有“人文湘楚,山水湖南”之稱。古屬楚國,秦始皇統一中國后,設“長沙郡”,清朝設“湖南省”。境內文化古跡眾多,中華始祖炎帝葬于炎陵縣,舜帝陵位于寧遠縣九嶷山。經考古發掘的長沙馬王堆漢墓、走馬樓三國吳簡、龍山里耶秦簡聞名全國。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出的敢為人先的湖湘文化,是華夏文化的重要一脈。湖南歷代人才輩出,有“惟楚有材,于斯為盛”之稱。
全省國民生產總值達4633.73億元,比上年增長9.6%,為1998年以來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885.87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1793.71億元,增長12.6%;第三產業增加值1954.15億元,增長9.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7247元。三個產業結構比為19.1∶38.7∶42.2。
農業產業化進程穩步推進。全省60家國家和省級龍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203億元,增長12.8%;實現利稅12.4億元,增長6%;共連接基地86.67萬公頃,輻射農戶400多萬戶,初步形成以“公司+基地+農戶”為紐帶的糧食、蔬菜、食用油、畜禽水產乳制品、茶果、竹木林紙六大產業鏈條。農產品市場體系不斷完善,農產品商品率為62%。城市化進程邁出新步伐,城市化水平為33.5%,比上年高1.5個百分點。工業保持快速增長,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12.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1.4%,推動經濟增長4.0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21.55%,比上年高11.73個百分點,實現利潤100.08億元,增長43.4%,均創歷史最高水平。
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56.94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同比快2.8個百分點。其中國有經濟投資701.28億元,增長5.3%,非國有經濟投資855.66億元,增長24.0%。50個在建重點工程完成投資327.29億元,增長12.7%。
全省進出口總額為37.3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9.9%,其中出口21.46億美元,增長19.5%。全年協議利用外資23.76億美元,增長43.3%;實際利用外資17.9億美元,增長30.0%。全年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設計咨詢合同金額3.91億美元,增長25.3%;營業額3.86億美元,增長30.3%。全年接待國內外旅游者5970.39萬人次,增長3.7%;實現旅游總收入294.1億元,增長19.7%。
新增城鎮就業50萬人,下崗職工再就業4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31.4萬人,登記失業率為4.5%。
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74.2元,增長10.3%,考慮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8%。
普通高校招生19.38萬人,增長23.5%,普通中等專業教育結構日趨合理,教育質量不斷提高。中小學教育穩步發展。
文化事業蓬勃發展。衛生醫療保健事業發展加快。年末全省醫療衛生機構4272家,床位數14.36萬張。
(資料來源:《關于2003年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