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孫曉郁
十六屆三中會提出,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就統籌區域發展而言,三中全會指出,要“加強對區域發展的協調和指導,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有效發揮中部地區綜合優勢,支持中西部地區加快改革發展,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鼓勵東部有條件地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按照這一戰略思路,未來我國區域經濟的宏觀布局將在原先的“T”形(沿海與沿江)布局框架的基礎上,增加一條南北走向的重點軸線,即京廣線(包括京九線)——京哈線沿線地區,由此構成新的“干”字形,或“開”字形空間布局結構。
這樣,包括東北、武漢等我國主要的老工業基地以及整個中部地帶都將成為未來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又一重點地區。
從理論上講,區域經濟發展有兩種基本思路:其一,是“兩頭抓戰略”,即把經濟相對發達和相對落后的地區作為發展的重點;其二,是“取中戰略”,即把經濟發展處于中等水平的地區作為發展的重點。當然,這兩種發展思路實質上并不矛盾,都是為了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一般說來,在區域經濟發展初期,多選擇前一個思路,后期,則多選擇后一個思路,或者是這兩種思路的某種結合。
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基本思路,體現了“兩頭抓戰略”和“取中戰略”的有機結合。
東北、武漢等我國主要的老工業基地以及整個中部地帶成為未來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又一重點地區。這給中部最大的城市武漢以及以武漢為核心的武漢城市圈帶來了巨大的歷史機遇。
要充分發揮“居中”的區位優勢,努力把武漢城市圈建設成為中部及內陸地區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圈。
要按照“國內經濟大循環”的要求,把武漢城市圈建設成為我國內陸地區最大的滿足內需為主的生產要素和產品服務的市場中心。
城市圈建設的目的在于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為此,要進一步突出區域一體化的核心,即空間市場的一體化。
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個一體化”,內容十分豐富。其中,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和區域市場一體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硬件方面的前提條件,這兩方面應當進一步突出。建議加快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確定一個大致的開放順序。長江三角洲就是將旅游市場的相互開放作為試點首先實施,探索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