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博導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陳棟生
從城際間的一般經濟技術合作,到城際經濟一體化,需要有序推進。從合作領域上看,宜載體先行、市場突破、產業整合、城鄉統籌。功能完備的基礎設施,是人流、物流、信息流順暢運轉的物質基礎,是城市圈經濟一體化的前提與形象體現。當前“十一五”規劃編制前期工作已經啟動,新五年規劃在內容與體系上的一個重要創新,是把區域規劃置于突出重要的位置。按照統籌規劃、共建共享的原則,武漢和周邊8市相關部門合作,共同編制與實施武漢城市圈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信息網絡、能源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應該作為推進武漢城市圈發展的堅實第一步。
市場一體化是城市圈經濟一體化的關鍵。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決定》,突出強調了強化市場的統一性。武漢城市圈協調機構和協調機制,不應首先忙于制定與實施產業整合方案,而應貫徹落實十六屆三中全會的精神,制定實施規則,廢止和制止各種行政壁壘,打破地區封鎖、市場分割,培植、維護武漢城市圈的統一市場,為商品、要素的自由流動、組合,為市場主體的充分競爭,為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提供制度環境。
要素的聚合重組,企業的聯合、行業的融合、產業的整合、園區的集聚,正是在市場機制作用充分發揮下實現的。行政協調,協議性分工都應以市場機制為基礎,相輔相成,而不可能取代。
在把競爭性產業更多的交給“市場”的同時,政府應從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人和自然和諧發展出發,在城鎮化快速推進、城區規模不斷拓展的情況下,將圈層擴展和軸線拓展有機結合,優化城鎮體系及其空間布局,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為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的投資經營環境,為居民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為更多的農民向市民轉換創造安居樂業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