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在線消息(湖北日報)記者姜平、盧平、通訊員彭斌林、趙晗報道:經過一天半的交流研討,昨日,由省委、省政府主辦的“推進武漢城市圈建設”研討會,在與會領導、專家、學者們取得更廣泛的共識中落下帷幕。
省長羅清泉及省、武漢市領導張昌爾、王守海、任世茂、翁行德、李憲生出席會議。副省長蔣超良主持會議并代表省委、省政府致答謝辭,對與會領導、專家、學者們為推進武漢城市圈建設,加快湖北乃至整個中部地區的發展建言獻策,表示衷心的感謝!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認為,以特大城市為核心的都市圈的崛起,是當今世界區域經濟競爭與發展的大趨勢。以武漢為中心的都市密集區區位優勢突出,產業門類齊全、科教實力雄厚、資源條件優越,交通通信發達,特別是特大城市武漢和周邊資源豐富、成本競爭力突出的城市群優勢互補,是我國內陸最具有發展潛力的區域。“武漢不僅是湖北的武漢,也是中部的武漢,是全國的武漢。”充分發揮武漢的綜合優勢和龍頭作用,加快武漢城市圈的建設與發展,不僅有利于形成湖北經濟發展的強勁增長極,而且有利于形成中部地區特別是長江中游地區經濟發展的核心區,經過努力可以發展成為我國繼沿海地區之后的第四大經濟增長極。
建設武漢城市圈,核心是推進經濟一體化,關鍵是分工合作。要充分認識和把握武漢特大中心城市和周邊城市群各自的比較優勢,準確定位,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產業布局一體化、區域市場一體化、城鄉建設一體化。要積極探索新的合作協調機制,注重用改革的辦法克服制約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體制性障礙。當前,首先要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共同市場建設、產業轉移與配套、招商引資等方面,采取具體的措施。還要注重制定科學的規劃、注重制度創新、注重發揮人才優勢,使之成為武漢城市圈區域競爭力的主要支撐。
與會專家提出,武漢城市圈建設的重要問題在于充分發揮武漢的龍頭作用。要充分發揮武漢及城市群產業、市場、人才、交通等優勢,著力形成具有明顯競爭力的大產業、大市場、大流通、大交通;更要大力克服薄弱環節和制約因素,特別要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在推進機制創新、體制創新上狠下功夫,在加快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和民營經濟、培育市場主體上狠下功夫,在加快政府改革、優化發展創業環境上狠下功夫,努力形成鼓勵創業、發展,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制度環境和政策環境。
與會專家強調,“推進武漢城市圈建設是一個國家戰略。”它不僅會使圈域內六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實現跨越式發展,帶動湖北全省,也將有力地推動長江中游和長江經濟帶的發展,推動中部地區的發展,在實現“東中西互動”的區域經濟格局中發揮重要的樞紐作用。當前,國家正在著手制定“十一五”規劃,在與會專家形成共識的基礎上,要呼吁國家更加重視中部發展,更加重視武漢城市圈在中部發展和“東中西互動”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在重要產業和重大項目布局上向這一區域傾斜。同時,要呼吁國家積極支持武漢城市圈在改革開放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
羅清泉在研討會上指出,推進武漢城市圈建設,是省委、省政府根據新形勢下的新要求作出的戰略決策,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大舉措。根據國內外城市圈建設與發展的成功經驗,根據這次研討會上各位領導和專家的科學論證,我們對于推進武漢城市圈建設,進一步增強了信心,進一步增強了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下一步,我們將充分利用這次研討會的成果,進一步完善思路,強化措施,努力使各位領導和專家的真知灼見轉化為切實的行動。我們將在國家和各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堅持以市場機制為主導,以經濟利益為紐帶,以企業為主體,以構建產業鏈為主線,以政府調控為促動力,加快推進武漢城市圈建設。通過我們鍥而不舍的努力,通過我們扎扎實實的工作,分階段、分步驟地實現既定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