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記者周芳
![](../images/200406/hb-2004061806-1.jpg)
小朋友在武漢市圖書館少兒區看書
“流失”的活動場所
武昌區青少年宮成立于1998年,剛開始屬自收自支的單位,借助毗鄰長江大橋的優勢,靠出售樓頂廣告牌度過了一段順心的日子。
2001年,武漢市清理整頓廣告牌,該樓廣告牌被取締后,青少年宮一下子斷了財源。考慮到青少年宮的困難,武昌區政府當年決定,撥款8萬元,以后每年遞增10%。“這筆錢只夠發工資,要開展青少年活動、建設場館就拿不出錢了。”青少年宮主任吳靖東有些無奈。
為籌集活動經費,吳靖東硬著頭皮四處化緣,碰釘子是常事。有一次,一家大公司答應贊助一個活動,他前后跑了十多趟,快到活動舉辦期時,對方突然說取消贊助,活動只好流產。“被拒絕時總是很難受,可活動不能不開展,青少年的活動場所不能不堅守。”吳靖東告訴記者,6年里,青少年宮先后舉辦數十次大型青少年活動,全是免費的。他堅持認為,在青少年中開展活動,一旦收費就變了味。
4日,記者來到武昌區青少年宮,發現這里的場地已成為佳波公司的辦公點,剩下的房間則堆放著破舊的課桌椅。
吳靖東坦言,由于青少年宮地址偏僻、設施差,已不適于青少年開展活動,每次活動都是在館外其他地方進行,場地租給佳波公司多少還能弄一點活動經費。
他向記者透露,眼下,多數青少年宮都靠辦培優班、收場租創收,有的青少年宮則全以經營為主,工作重點已不在舉辦青少年公益活動上。
玩是孩子的天性,自由自在的玩耍給孩子們帶來快樂,可越來越多的孩子正在過早地失去童趣。
自由時間被培優蠶食
“我就像關在籠中的小鳥。”武漢市12中學生小雨苦惱地告訴記者,他平時在學校上課,周末還要參加幾個培優班,學英語、補數學,回家還要練作文,課內課外的作業做完已是11點左右,睡覺的時間都不夠,根本沒時間玩。“學習壓力特別大,真盼望早點上大學,可以自由自在地玩。”
省社科院副院長劉玉堂痛心地說,在應試教育的怪圈里,不少家長已習慣于讓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相互攀比。當孩子還呀呀學語時,就忙著教孩子認字,剛兩三歲就找外語班上,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到孩子大一點,各種特長班紅紅火火,有的家長不考慮孩子適合不適合,硬塞給孩子一個“特長”,目的很明確:考級、獲獎、拿證。隨后便將目標瞄向了重點中學、重點大學。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只要能拿高分,什么都在所不惜。
走在大人們苦心設計的道路上,有多少家長想過,孩子真的快樂嗎?
武珞路中學語文老師舒玉英告訴記者,她在學生作文里已很難捕捉到那些發自內心的快樂感覺,孩子們過早地失去了童心和童年。
記者在東湖中學百名初中生做的問卷調查顯示,39%的學生感覺“學習壓力大,經常不快樂”,48%的學生“經常感覺睡眠不足”。
劉玉堂說,現在不少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哈佛女孩劉亦婷”一樣優秀,難道非要每個孩子都走劉亦婷的模式,我們的社會需要的是更多心智健康的孩子。
活動場所越來越少
一方面是孩子們沒有時間玩,另一方面,適合孩子玩耍的場所也越來越少。“六一”兒童節,楊武林和妻子帶著6歲的女兒到麥當勞餐廳吃飯。
他告訴記者,其實他并不想讓女兒吃這些能量過高的快餐,但他們實在沒什么更好的地方可去。商場里全是玩具打折的廣告,孩子看見就要買;公園去過多次;體育館呢,孩子年紀小,能做的運動不多;海洋館門票太貴,去兩次劃不來;郊游又太遠,沒時間。“休息時沒什么好玩的地方可去。”武珞路中學六(五)班的袁士瑞一臉苦悶地告訴記者,課余時間她好想玩個痛快,可她們能去的地方實在太少,想去體育館游泳,可收費好貴,經常去家里消費不起。
問卷調查中,70%的孩子認為,社會上適合他們玩耍活動的場所“太少了”;30%的孩子認為,青少年活動場所收費較高;在家看電視、逛商場、上網、上培訓班成了孩子們課余時間的主要活動,孩子們的課余生活顯得單調而缺少樂趣。
據了解,目前武漢市面向未成年人的活動場所主要是市、區青少年宮和大大小小的公園,絕大部分縣市還沒有專門的青少年活動場所。活動場所總量不足,分布也不均,遠遠無法滿足需求。
更為嚴重的是,現有為數不多的青少年活動場所,也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被“蠶食”,不少科技館、科教大廈、展覽館、青少年宮等教育科普基地披上了商業化的外衣,真正免費為青少年提供服務、開展活動的場所難以尋覓。
記者走訪武漢市部分青少年宮發現,那些曾經是孩子快樂天堂的地方,如今已被各種各樣的培優班或商業招牌所包圍。
給童趣留一片空間
課余時間,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進網吧,還是參加青少年宮的活動?
劉玉堂說,有益的活動場所和德育環境在青少年成長中所起的熏陶作用不容忽視,它不僅有利于孩子們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開發智力、了解社會,還有利于他們抵制不良文化的影響和侵害。
他建議,我們必須要注意充分發揮現有青少年活動場所的作用,盡量免費向中小學生開放。他說,青少年宮應該真正成為舉辦青少年活動的公益場所,財政資金應保證場館運營正常,若確有困難,可考慮引入社會慈善資金支持青少年活動。“有的青少年宮開展的活動缺乏吸引力,主題創新不夠,形式單一,孩子們去了一次就不想再去第二次。因此,青少年宮也需要增加青少年活動陣地的吸引力,活動內容和形式都需創新。”劉玉堂說。
針對目前社區內少年活動場所和設施普遍缺乏的問題,劉玉堂建議,有關部門應該在做社區規劃時預先留出一些地方,建立少年活動中心,為孩子的課余時間提供一個好去處。
令人振奮的是,青少年活動場館建設已經引起了國家重視。《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特別提到,要加強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重點的未成年人活動場所建設、使用和管理,并要求在國家彩票公益金中相應安排一定數額資金支持。
給孩子一點時間,給童趣一個空間,相信更多的孩子會找回童年的快樂,我們的社會才能培養出更多健康的孩子。